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老軌”的智慧新時代

 第一節:老革命遇上新問題
我入行的時候是個軌檢工——就是每天拿著道尺和弦線,沿著鐵路軌道一邊走一邊量間距、查軌面。 風裡來、雨裡去,我們的檢查結果直接決定了軌道的維修和保養安排,鐵路安全的事情可由不得半點馬虎。
如今,我已經是工務段裡資格最老的幾個軌檢工,所以那幫年輕人都“沒大沒小”地叫我“老軌”。 話說這幫“小軌”真是遇上了好時候,每天上班只要坐上軌檢車、揣著軌檢儀,軌道有啥異常儀器會幫著判斷。 所以,工作起來省力高效不說,準確性也比咱當年提高不少,現代科技的作用真是不服不行。
帶出一批“小軌”之後,“老軌”我每天的工作變成了給工務段裡的軌道維修和保養做計劃安排——專業上我們叫“排程”。 雖然從此每天我只需要“窩”在辦公室,可“排程”這活兒還真不比當年的上軌道、排風險省心多少。 尤其是隨著咱們鐵路局乃至整個國家的鐵路運輸越來越紅火,一天裡能用來維修和保養軌道的時長和間隔都越來越短;再說,軌道的維修和保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專業活兒,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人員數量有限但必須有個調度;所以,在對的時間,把對的人和設備安排到需要的地方去開工,成了讓我每天勞神的事情。 更何況隨著維修保養工作越來越多,四面八方的申請單都往我這裡遞,我還真是害怕排程響應不力而耽誤了前方的檢修。
半個月前沒忍住,我打了個電話向站長訴苦:“老哥啊,我再怎麼響應毛主席號召去'排出萬難、爭取勝利'都要盯不住啊,你看別的站裡的鐵路信息化搞得多熱火朝天,搞排程的其他兄弟日子一天比一天輕鬆,咱們總得加把勁兒吶!”
“嚷啥嚷啊,一把年紀的人了還老這樣,按照我兒子的話就是那麼不'淡定'。告訴你吧,我們採購的系統這兩天就能到站裡了。我還讓局信息中心派了個技術高手下來幫你。那天我和他聊來著,他說的'智慧的鐵路'蠻有意思的,你們到時候好好聊聊。”站長一串話還真讓我“不淡定”了好些日子。

第二節:不是我不明白  這世界變化快
技術高手挺年輕,也挺精神,讓我喊他“小米”。 按常規本該請小米喝頓酒算是接風洗塵,可他還沒寒暄上一會兒就非拉著我陪他去坐軌檢車——也行,話說“老軌”我搞了排程之後還真是不常上一線了。
坐在軌檢車上,小米一邊看著“小軌”們操作軌檢儀一邊問我:“聽說您是咱們工務段最早的幾位軌檢員,那時候人工操作肯定很辛苦吧?”
他要不問這話我還真不知道怎麼打開話匣子:“是啊,哪比得了今天的技術,想當年我們敲敲打打一天也就能查個 公里,而且你說再怎麼認真努力,人工方式總是難免有疏漏。”
小米點點頭對我說:“對,現在回看當年的手工作業確實挺落後的。不過您知道麼,現在國外的最新技術已經可以不通過軌檢儀,我們的軌檢車一邊開一邊就能把數據收集上來,比如哪個軌面有魚鱗傷、哪段軌距有偏差……”
“這怎麼可能,這世道也變化太快了吧。”我覺得這年輕人還越說越新鮮了。
“這就是所謂的可感知、可度量而且還是互聯互通的資產管理。你看現在無論是視頻識別、無線傳感器、地理信息系統這些數字化手段都已經非常先進,國外的很多列車軸承上都裝著無線傳感設備,溫度一旦過高就實時向駕駛員報告。所以,無論是列車還是軌道,這些鐵路資產的性能數據收集會越來越實時。”
“可數據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啊,站裡的設備本來就越來越多,除開列車、信號燈這些資產不說,光軌道領域還有比如鐵軌編號、支距、道岔等許多數據。很多鐵路信息化比我們走在前頭的同行都說,他們每天就是被埋在一大堆電子表格和文件裡,太多精力都是花在梳理資產信息,他們更希望有時間掌握這些資產未來的變化趨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去製定預測性的維修保養策略。”
“對,局裡很早就听到了基層的這個反映,你看我電腦裡的這個系統就很有針對性”。 一邊說,小米一邊打開了他的筆記本電腦。
他電腦裡是一個叫做 IBM Tivoli Maximo 的系統,按照現在網絡上的語言還真是叫做“很好很強大”,概括而言就是把所有不同的資產類型都納入統一的資產管理平台中,包括資產的歷史紀錄、資產狀況檢查記錄、資產最新一次的維護時間甚至參與維修人員的具體信息,真是一目了然。
“您看,這系統不僅能收集信息、管理資產,而且您所撓頭的預測性的維修保養計劃它也代勞了。現在這系統已經支持移動技術,一旦需要維修那麼預警信息就能直接顯示到您電腦裡甚至手機上,而您可以直接在線給工程師派發電子工作單。這些自動生成的維修策略是不是會讓您省力很多?”小米彷彿也說興奮了。
聽著小米的話我禁不住感嘆:都說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想不到我的工作也能一下子“智慧”上一大截。 不過仔細一想,可不能高興過頭——無論數據收集再快、資產整理得再好,可是留給維修和保養的時間還是只有這麼一點,技術再好需求還是無法滿足啊……
想到這裡我禁不住一陣愁。

第三節:其實我懂你的心
小米絕對冰雪聰明:“嘿,我知道您心裡想啥呢,您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您想啊,這'智慧的鐵路'都已經做到感知度量和互聯互通了,在智能這方面照樣也能讓您放心又省力!”
“是吧,你想啊,你的系統那麼方便,各個都能加快速度地讓我安排維修保養,可時間人力依然有限,這不是要把我逼上樑山?”我說出了我的顧慮。
轉眼間我們已經回到了辦公樓,這次該輪到我把小米拉著走到信息中心:“快跟我說說,究竟是怎麼個智能法呢?”
“別著急嘛,慢慢和你說”,小米灌了一大口水順便提示我看手邊的電腦,“剛才和你介紹過,其實一些維修的安排和策略 Maximo 都可以做完了。不過萬一其他限制的因素很多,比如維修的人有沒有時間、空閒的人夠不夠技能要求,好比就變成了一道有很多個變量的數學題,就需要用這個系統,也就是 IBM Websphere ILOG 。”
小米一邊在電腦上做演示一遍繼續向我介紹:“你看我可以直接把 Maximo 的數據導入到ILOG ,它好比是個數學高手會把你擔心碰到的一系列約束條件都進行數學建模,然後好像一個解應用題高手一樣代入你的數字進行求解。這樣,你就可以獲得最為優化的一個結果,也就是不僅幫助你決策,而且還幫助你在考慮到眾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給你一個最佳對策。”
“這太高深了,要是出來也是一堆數字啥的我還是看不懂啊。”我繼續問。
“不會的,出來的結果的可視性非常強,你看這就是個甘特圖,方便吧?而且出來的結果還能重新導回到剛才的那個 Maximo 系統裡。我們馬上就可以根據咱們站的實際情況專門開發個定制的版本。解決了吧,看來我還是很懂你的顧慮。”小米擦了把汗,看來他已經發現“老軌”我的強烈好奇心了。

道別了小米,我往家走,腦子裡還是在回味著小米下午說的那些“智慧”的新技術。
回到家,電視機裡正在播放著那隻耳熟能詳的廣告:“在布里斯班智慧的交通讓道路時刻順暢,巴黎有智慧的醫療,高威有智慧的水資源……”我禁不住說:“嘿,我們站裡還有智慧的鐵路,我'老軌'也算走進了新時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