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落實ITIL的四加四法則

陳光楷

ITIL已經成為落實IT服務管理的公認選擇,但在現實世界裡,質疑的聲浪或失敗的實例仍層出不窮,到底原因何在?

Forrester Research就指出,ITIL導入的成功或失敗,其實都有清楚的模式可循。因此,Forrester Research建議,千萬別想要一步登天,畢其功於一役,而是要以階段式作法來落實ITIL。

循序漸進四階段

ITIL的導入必須採取階段式作法,才能確保成功。 IBM以參與ITIL內容制訂及增修的經驗,結合長期累積的客戶實務,提出了ITSMDD(ITSM Detailed Design)方法論,將導入ITSM的四個階段依序劃分為評估及規劃、高階設計、導入解決方案、及服務上線。

四加四法則

在第一階段的評估及規劃裡,必須儘可能地完成全面性的成熟度評估,接著才擬定策略,並從中選擇優先次序以制定ITIL的導入藍圖與應有的效益分析。以整體專案的資源與時程來看,評估及規劃階段所占的時間與成本應約占全ITIL導入所占的時間與成本10%至15%。

完成評估及規劃階段之後,接下來就是依據導入的藍圖進入高階設計的第二階段,其主要目標就是建立ITSM導入所需的框架。最關鍵的就是全盤考慮四大要件,也就是流程、組織、技術與資訊。

而在第三階段導入解決方案,對應於高階設計的成果,對於工具的需求及條件制訂以決定如何設定與調適系統管理工具,並且完成所有的細項設計工作,並實際將測試環境架設起來,檢驗其成果是否能達到預期之目標,同時,決定推廣與安裝計畫。

第四階段才是真正開始提供服務,上線之後,除了確保順暢運作之外,同時也要對服務供應進行管理並依據PDCA (Plan-Do-Check-Act) 機制對流程或服務管理作持續不斷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為求快速導入或被巿場訊息誤導,常會認為採用工具就等於導入ITIL,這種作法等於是跳過第一及第二階段,直接進入第三階段,還沒畫出施工圖,就直接要蓋房子,結果就是「欲速則不達」。Gartner Group就有研究指出,企業未能事先訂定明確的整體目標與導入藍圖、對投資報酬率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誤以為單純投資工具就能直接套用流程的想法,正是失敗的主因。

全面考量四大要件

想要成功導入及落實ITIL,從第一階段的評估及規劃到第四階段的提供服務必須同時考量ITIL成功導入的四大要件:流程、組織、技術、資訊,缺一不可。必須注意的是,組織(人員)正是串連其他三大要件的主軸。

從流程面 (Process)來看,評估現行流程並明訂流程目標與指導原則、制定標準流程與活動、明訂流程與流程的關連性、標準流程與活動的文件化、明訂流程持續改善的機制。

而在組織面 (Organization),則要明確指定流程負責人(Process Owner)、制定標準流程活動所需的角色與職掌、制定標準流程活動的角色應有的技能、成立資訊管理委員會以確保IT提供的服務符合業務面的需求、人員的溝通與教育訓練。

至於資訊面 (Information),必須制定符合OLA(Operation Level Agreement)的流程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與KPI(Key Performance Index),以落實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的要求;此外,更必須依KPI制定相關管理表。

另在技術面 (Technology),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導入流程管理工具,必須考量的關鍵則在如何與既有的管理工具進行整合。

Meta Group曾指出,外聘專家往往是導入ITIL的成功關鍵。根據分析,由於缺乏經驗所導致的事倍功半,企業自行導入ITIL最佳實務的成本將高出55%,來自專家經驗的建議,也有助於避免投資報酬率被稀釋等常見問題發生。因此,適時地引進外力於導入的各階段來提供支援,將有助於ITIL的導入。

最後企業也必須體認到,ITIL並非萬靈丹,無法在一夕之間改善IT管理的效率與效益,也不能一體適用於所有企業。換言之,ITIL提供的是一套可供參考的架構框架,導入時企業必須根據實務現況及需求來做調整。

作者為台灣IBM IT服務管理資深顧問暨ITIL認證服務管理經理

沒有留言: